

碎片化乃至于粉尘化的时代里,服装品牌如何吸粉?“传统服装企业要活下去,必须精准定位,通过IP赋能,提升品牌价值,这是必然趋势,也是必修课。”昨天下午,动漫授权与服装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宁波举行,新消费、新零售下IP赋能服装成为热门话题,与会专家认为通过IP塑造撬动产业发展。
群雄逐鹿 宁波20多个童装品牌崛起
童装,作为服装行业最后的一块蛋糕,吸引了资本先后出手掘金。宁波的百慕集团、狮丹努等不少外贸服装企业在进军国内市场时不约而同选择了童装品牌。加上以前的一休、杉杉、太平鸟、春芽子及新近出现的莱迪尚等童装,宁波目前已有20多个自主童装品牌。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动画片《一休》风靡全国时,“一休”童装应运而生,之后长期占据童装品牌“一哥”的位置,鼎盛时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后来该品牌走了一段时期的弯路。近年来,换了东家的“一休”童装卷土重来。“目前我们在全国已经开出了100多家专卖店,销售额要比预计高出20%。”宁波“一休”童装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说。
宁波百慕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97年的外贸企业,2007年开始内、外销“两条腿”走路,代理了法国的童装品牌Alphabet(爱法贝)。

“目前我们的童装品牌已进入全国250多家商场、shoping mall。”该集团内销和工业板块总经理、宁波童装协会会长江海润说,放眼全国,不少驰名鞋服品牌早就在童装市场排兵布阵,甚至原本生产饮用水和家电的企业也开始向童装业渗透,如娃哈哈集团早几年就创下了娃哈哈童装;家电巨头海尔携动画片《海尔兄弟》的影响力挺进童装市场,欲将“海尔兄弟”打造成中国儿童用品第一品牌;服装B2C网购公司凡客诚品和麦考林,也将童装定为主要业务之一,童装行业全面爆发的时代已经到来,未来3-5年内将会出现童装的一、二、三线品牌,童装将是中国未来5年以内比较热的一个板块。
抢滩市场 IP赋能是一个机会和风口
“目前童装品牌的集中度和知名度都不是很高。据婴童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童装市场的格局大致是,国内、国外品牌各占一半,而在国内厂家占有的50%的市场份额中,只有30%左右拥有品牌,且大多在一、二、三类城市扎堆;70%处于无品牌状态,分布在广阔的农村市场。而在国外品牌占据的50%的市场份额中,几乎都集中在一线中心城市。”宁波市动漫行业协会会长江海仁说,宁波有企业看好高端童装,但这是一场需要耐力的“长跑”,而眼下,抓紧细分市场,通过打造成熟的IP赋能企业价值,迫在眉睫。
“刚开始大家认为小孩衣服小而贵,是风险小利润大的一个空白点,事实上并非如此。”宁波一童装企业老总感慨,在品牌运作了3年多以后,国内的童装市场还是难以把握。
“童装市场并不是‘童话王国 ’,不少童装企业有一点盲目性,虽然童装是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但真正要做好一个童装品牌,一定要带着敬业、专业的态度用心打造IP,用文化的视角、美的生活理念做好品牌IP。”江海润认为,未来童装会越来越细,而品类愈细竞争愈白热化。宁波童装品牌打造要接地气,要有文化内涵,企业要加大童装的研发设计与文化融合,比如通过动漫及延伸产品的互动,增加体验感是一种尝试。
创意优先 动漫+童装受宠市场
2015年服装节,宁波近十家动漫文创企业亮相服装节,成为了展会一股亮丽的清风。
江海仁,是宁波千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宁波动漫行业协会会长,前几年,千懿文化先后出品了《海星兄弟》、《爸爸抱抱》等作品,并在湖南卫视等多档节目播放。受动漫作品和品牌影响的扩大,与动漫相关的系列商品也相继问世,比如童鞋、U盘和充电器,受到了小朋友和家长们的青睐。“这次来到服装节,也是想和服装企业合作,生产、制作一批动漫周边服装。我也没想到,我一个搞动漫的,还拥有了服装品牌,也就是说,我现在拥有了动漫品牌、童装品牌等其他消费行业的四十多个细分领域。”江海仁说,这个尝试说明传统服装业与包括动漫产业等文化产业无界融合,可以赢得更大的市场,提升品牌的价值。
源自:新华社
回顾往期可点击
►智能时尚 美好生活——第二十二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开启时尚新征程
►图片回顾 新时代新征程——宁波服装节22年一路走来
►第四届中国服装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共探服装制造未来
►好看、 好玩、逗比的潮品都来了,快来看看宁波服装产业奇思妙想的科技时尚潮